以往是只谈风月的,如今却想聊聊热点了。毕竟,生活之中工作占了很大一部分,而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避之不谈,于是,新闻热点挺有意思的。

2022年7月25日上午8时,哔哩哔哩UP主 @衣戈猜想 发布了视频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,用一种冷峻的幽默感,加上看似置身事外淡淡地叙述,配上UP主那偶有玩笑话在其间穿插,让整个视频将情绪引入其中,让人沉浸。

随后,在7月26日,“二舅”登上B站全站播放量第一名,不久,微博热搜。

与此同时,2022年7月25日,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“周劼”这位男子在朋友圈炫富、晒关系的帖子。简单的说,官二代的家庭,喝茶是20万一斤的2002年白毫银针,折合人民币约为1.90万-4.14万。虽然朋友圈中说是20万一斤。家中带有游泳池的绿地海珀九龙江景房也只是其中一套等等。

7月26日,继续爆出“周劼”的朋友圈截图,登上热搜。有说调查了,一半吹,一半真实。江西国控说,周劼已经停职,公司将深入调查。但是,六套房,两套商铺,正常的。可是,真的正常吗?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。(来源:统计局网站

7月27日,江西省纪委监委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介入调查「周劼事件」。

而后不久,「杭州一22岁女孩连续四五天熬夜加班猝死」的讨论帖登上知乎热榜。而知乎里唯一想让我写点什么的评论,可能就是 @北海皆非 的那一条:

就在昨天袁华同学获得了全区作文比赛的一等奖,作文题目是————《我的区长父亲》。

在视频刷屏的时候,人人都夸二舅,但是我想,不会有一个人愿意成为他。而在「周劼事件」中人人都骂的特权阶层,可是人人都羡慕并想成为其中。数十年教育将仁义礼智信、以德报怨这些教育给每一个人,将苦难当作正能量宣扬,用赞歌掩盖所有不平,我想,这并不是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中的“他”所希望看到的。

这两天,我在重读毛选,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总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,总感觉在哪里看到过。就像有人在哔哩哔哩评论说“鲁迅:《回家三天,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”。我们称赞的是“二舅”面对苦难时“一蓑烟雨任平生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的态度,但是,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去称赞苦难,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,苦难就是苦难,不会带来成功,不值得追求,更不会让你成为乡村最美女教师。我看着当时那个视频,我长按三连了,可随后我看到新华社对作者的采访,又想起来唐山的沉寂,上海的无音,教材的后续……媒体的速度永远都是薛定谔的存在。于是,我取消了三连。可在诺大的网络之中,并不差我一个。但是,对于我来说,借机歌颂苦难、慷他人之慨真的是令人恶心。于是原本一个不错的作品,我也选择不再去看了。

回想起这一段时间的网络,风起云涌。中国新闻周刊的文化部主任撰文嘲讽了一波“小镇做题家”,而姜辰照了照镜子,连被嘲讽的资格都没有。而随后,在微博的热搜上,我重新认识了“入”字与“⼊”字的不同,一个是现代的汉字“入”,另一个则是中国古代汉字字符。(来源:36氪:易洋千玺用“错别字”,把微博热搜玩明白了?)

当然,在iPhone上看不出来,但是用Windows系统好好看看,却发现大有不同。有网友说,这是阴阳话题的套路,简单概括就是:设置A、B两个话题,A话题是网友的真实发言,B话题是粉丝的洗白控评。因为输入法的限制,大部分人打不出"⼊"字,也就发现不了B话题,等到热度下去,人们对此事忘得差不多的时候,使用手段让A话题消失,只留下B话题。这样,网友们真实发言的证据就没有了,只剩下控评的言论,太子也就洗白了。

而随后,我看到了一些平台说要规范用汉字。

好像,规范的汉字,未必能出现在文章之中。姜辰曾经的几篇文章,从未有机会出现在除了梦幻辰风以外的任何平台上,直到我更换了很多词语。

回到主题,我们继续聊聊“二舅”与“周劼”。

我不喜欢任何歌颂苦难的文字和视频,我看过余华的《活着》,我欣赏并敬佩他的文字,但是我不喜欢那部作品。但同时,我更不喜欢粉饰太平。我想要看着淋漓的现实,那是黑暗与光明,那是良善与丑恶。可是,在看了真实的世界后,我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公平。有的人生在罗马,有的人生而牛马。我们都抬起头向上爬着,露着谄媚的笑容去面对着屁股。我想要着公平,那是毛选中一篇篇振奋有力的文字所描绘而奋斗的。可是,我看到的是同样的牌,有的人拿走了所有的好牌,有的人拿着所有的烂牌,有的人没有机会上桌,更多的人连登堂入室的资格都有所欠缺。我只想公平一局,胜负自有定数。可不想,以身为棋,与天对弈,也只是惹人生笑。

写完这些文字,我一如既往沉默着。“周劼”与四字太子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云端之上,“二舅”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泥坑里活的开心。

可是,我们凭什么要活在泥坑里呢?(来源:农民日报:二舅治愈了我的“精神内耗”,那谁来治愈二舅?)

如今的我们,好好活着,这便够了。

全文完 [ 喜欢本文,打赏作者!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