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写作

我最近缺稿子,这是粉丝都知道的事儿。参加工作以来事儿变多了,很少有精力去自己写点儿什么。多是一些随笔,三五独句,算不得文章。

前些日子联系了几个朋友,问他(她)们有没有什么稿子,拿来我水一水,好歹混个馒头钱。

不料大家都表示:哎呀,我写的又不好,发出来别人会怎么看啊?不得被人嘲笑了。

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,自从我做老师以来,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,写的不好的作品很少有被挑刺的,大家会鼓励你让你加油写。反倒是那些写的比较好的,更是容易收获一些批判性的见解。

从心理学上倒也能解释的过去,人这个物种是见不得别人好的,总会想尽办法给你找点儿不足,以免自己被比下去。

写作这件事儿我坚持了好多年了,从08年我创建博客到现在,每个月或多或少都会写点儿什么,业余选手里我也算写的还不错的。

很多人其实对写作有个误区:我书读的少,积累的少,我写不出来好的文章。其实不然,写作是个慢功夫,看书多的人不一定会写作,会写作的人也不一定看了多少书。写作需要反复练习,逐字打磨,用你当下最高的水平去批判你的文章,以达到自我进步的效果。写作提升的过程就和我们练习琴棋书画一样,你得静下心来,别想着速成,也别想着一朝顿悟,需要花费时间去练习,最好是寻个良师指点,把不足找出来,达到熟练的地步后,就可以开始走出自己的风格。

很多人就要说了,你写了这么多年,那我们得花同样长的时间去积累,去读一些名人著作,才能比得上你,写得出一些狗屁文章。

这话说的很无道理。

写作,最忌讳的是有完美主义的倾向,千万别说你的每一篇文章都要达到某个水平,别说我做不到,那些成名已久的作家也做不到。

我的写作也是慢慢磨出来的,不同时期的我处于不同阶段,有不同的写作风格。

一开始我追求辞藻的华丽,比喻、夸张、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信手拈来,认为这就是好文章。

上了大学我才发现,写作是要贴近生活,得把感情糅合进去,又走起了抒情的路线,各种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,融入字里行间,营造场景氛围。

后来我接触了鲁迅,顿时惊为天人,简简单单的白描,就足以把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,让人惊叹世上居然有如此锋利的笔,能将旧时代的血肉刻画的如此分明。

再后来我又接触了老舍,他对平仄的把握更是让我耳目一新,我开始尝试在改稿的时候刻意减少仄声出现的频率,以带给读者积极向上的阅读体验。

之后我又接触了各类宗教,把儒、释、道、基督等流派对世界的认知带入文章,给文章添加一些哲理性。

我还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学,尝试把心理暗示的手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。

如今我还抽空研究诗词写作,从先秦民歌到乐府诗歌,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八股,从创作者的生平背景到写作意境,又因为每次鉴赏前人的佳作都有不同的心得,等到练笔的时候自然是得心应手。

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一个人的好文笔是练出来的。你在当下的阶段有当下阶段的好作品,或许在若干年后反过来看你会觉得它狗屁不通,毫无艺术感可言,但是站在阶段性发展的角度,你任何时候的任何一篇作品,都是在为你写好下一篇作品做准备。

所以写作的精进过程,就是不断推翻自己当下水平的过程。不能抱着"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"的态度,要学会接受进步过程中的不如意。

一开始你很难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章,憋了三五百字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每一句话都如同挤牙膏,写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写的重点是什么,又想给读者表达什么。

这都很正常,我们平日里的交际,相互间的口头表达,更多的是靠感性思维,现在要用书面表达的方法把这些内容写下来,理性思维占了上风,字里行间打起架来,反倒失去了逻辑性和条理性,这在创作之初是常有的事儿。

不要害怕自己的水平低就不敢去尝试写作,无论是随笔,又或是公文,写三五百篇后总会形成定式思维,再次写作的时候就有自己的方法和思路。

如上,写于11月22日夜。

全文完 [ 喜欢本文,打赏作者! ]